榕錦時光生活園區

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- 原臺北刑務所官舍


圖片來源 : 
時境建築師事務所/時境設計Atelier TimeScape 

歷史故事

臺北刑務所原延續清領時期的監獄建築,後遷移擴建至今愛國東路、金華街一帶,並由日本近代化監獄建築專家山下啓次郎規劃設計,採用當時最新式的「賓夕凡尼亞式」建築,成為全臺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監獄之一。

國民政府來台後亦做為「臺北監獄」使用,截至1963年遷至落成的桃園龜山新址為止,曾關押抗日人士羅福星、林幼春、蔣渭水、賴和等人,此外19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害者也都曾關押在此,為臺灣獄政歷史及人物事件之重要場域。

1949年後,大批隨著國民政府遷臺的法務部職務移民遷入,部分未申請到正式住宅的公務員得到上司口頭允諾後,自力擴充或營建房屋居住,因此原刑務所官舍區人口組成除法務部職工外亦包括不同機關員工、日治時期原有居民與早期來台的軍人。

1963台北監獄搬遷後,閒置宿舍接收大量城鄉移民,70 年代起此區被稱為「華光社區」,居民習稱此為「監獄口」。居民屬性包含公務員、原先住民、城鄉移民等,空間不敷使用即於巷弄空地搭建居住設施,社區內有各式飲食店、信仰中心「臨水宮」、公共廁所等機能,多年來此區的飲食店亦吸引城市居民前來消費。

2007年至2013年政府針對國有土地推動公辦都更,欲將老舊的「華光社區」改造為商業金融中心。受影響居民展開抗議迫遷與請求合理安置行動,並與國有土地管理人法務部進行訴訟,然由於政黨輪替、政策更迭,土地開發的實質規劃,且部分非職務居民被認定為非合法眷戶或違建戶,因而無法獲得拆遷補償與安置;原眷戶於2012年6月底搬遷,居民被判敗訴,華光社區於2013年8月底全數拆除,於此期間發生多起火災,共燒毀近20棟宿舍。

 

2013年3月民間團體發起「臺北刑務所群落文化資產護育聯盟」,再次啟動文化資產討論,爭取文化資產指定與老樹保護,繼1998年3月臺北市文化局指定北面金山南路電信局邊牆為市定古蹟「臺北監獄圍牆遺蹟」後,再度登錄南面監獄圍牆為古蹟並20餘棟日式官舍及浴場為歷史建築,範圍內共有約榕樹、芒果、香椿、樟樹等數十株受保護樹木,為老屋新生的起始。

 

未來展望

「點亮大安區,成為幸福的場所」

老屋修復再利用,開啟歷史建築的第二人生,也建構了以人、物件、經驗傳遞鏈結邂逅的場所。

榕錦時光園區將致力以「性別、年齡、障別、種族、親子」五大友善融合為步,跨越世代界限,實踐多元平等的文化價值,進而成為「文化歷史的解說者、友善服務的實踐者、跨越世代的推動者」。

長者、家族、年輕人能夠在此跨越世代交流,分享、傾聽彼此的價值觀,期盼透過歷史空間的回溯沉澱,與您共同攜手創造幸福時光。

 

營運團隊

逸居股份有限公司,以銀髮樂活產業出發,期望改變社會大眾對老化的刻版印象。善盡社會責任,為實現在地老化提供支持家庭、居家服務,到社區整合式照顧等各種服務。期許以開啟銀髮樂活的經驗,為老屋新生灌溉富涵生命力的幸福活水。長照服務